微信图片_77720200425210319.jpg

422日,正值第51个“世界地球日”,琼中县邀请了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简称地环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简称地科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简称地调局武汉中心)3位专家,在琼中大礼堂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爱护地球—地质公园、富硒生态农业与饮水安全助力琼中社会经济发展”讲座。专家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围绕讲座主题汇报了调查成果,为我县发展富硒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县域旅游和资源开发建言献策。

002.jpg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博士研究生导师 马生明

“在琼中开展生态地质背景调查时,发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在其上种植出的绿橙、槟榔、橡胶等农产品经过检测,的确含有丰富的硒。”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博士研究生导师马生明的眼里,琼中的土壤“家底”让人称羡。2019年,自然资源部在琼中营根、湾岭一带进行了范围达300平方公里的地质条件适宜性调查,发现97.7%的土地属于富硒和足硒,仅有2.3%的土地存在缺硒。

琼中的土壤不仅富硒,还富碘。“碘在近地表土壤层中富集,有通过大气降水传输进入土壤的可能性。”马生明坦言,琼中地处海南岛腹地,土壤含碘量依旧如此丰富,这一点十分难得,堪称“闪光碘”,与土壤富硒特性结合,有望打造琼中农产品特色品牌。马生明等专家开展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为琼中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马生明等专家开展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为琼中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003.jpg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遗迹调查监测室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 董颖

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遗迹调查监测室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董颖的眼里,琼中处处都是价值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

董颖通过查阅琼中相关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梳理了琼中的地质遗迹资源之后,与全国地质遗迹分类对比,认为琼中的地质遗迹大致有3大类818亚类,主要以花岗岩地貌、湖泊、湿地、瀑布等多种地貌景观为特色。

“琼中百花岭景区瀑布附近的岩石、断裂,以及景区内普遍存在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冲蚀沟槽等地质现象是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可以通过科普解读提升百花岭景区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董颖介绍。

“琼中的百花岭、乘坡河、黎母山等地,可以结合琼中整体发展规划和需求,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工作,打造成研学科普基地。”董颖透露,接下来将在琼中加钗农场等地开展地质文化村选点工作,利用当地的地质遗迹,结合富硒生态农业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及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成果,充分挖掘特色产业和资源,把地球故事与村民故事融合、农业地质与农耕文化融合、环境地质与村民生活融合,推动特色旅游发展,助力琼中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004.jpg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齐信

“在勘查中发现,尽管琼中位于降雨峰线中心位置,但当地地形坡度大,地层多为花岗岩,且日照充足,储水能力较差,存在季节性缺水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齐信介绍,调查组切实发挥专业优势,按照“构造控水、裂隙导水、空间蓄水”原则精准部署,分别在黎母山镇等地开采建成供水水井11口,解决了1.5万余名群众的安全饮用需求问题。


005.jpg

自然资源部派驻琼中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安涛表示,琼中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中心枢纽'的区位优势明显;琼中山青水净,土壤清洁,物产品质优良;海南全岛自贸港建设,为琼中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难得机遇。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工作,将帮助琼中县进一步发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为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此次讲座以电视直播的形式举行,在县城设主会场,乡镇(新市农场)、村(居)设分会场,全县约1300人参加学习。琼中县委书记徐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光业,县政协主席王哲斌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栗太强主持讲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