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贾春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他勉励地质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下简称总局)作为地勘类公益性中央企业,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承担完成多次全国煤炭、化工矿产资源预测和潜力评价,探明我国90%以上的煤炭资源、95%以上的化工矿产资源,为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党的二十大以来,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新任务,总局新一任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高水平安全。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引领保证企业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总局立足于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两个基础”的重要定位,立足于发挥国有企业“六个力量”重要作用,立足于巩固地勘中央企业行业地位,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总局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突出学习《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等,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通过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研究讨论、“出主意用干部”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链”嵌入“产业链”,统筹安排党建工作年度计划,定期研究党的建设工作,定期召开党的建设会议,做到党建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指导、有考核。督导所属企业各级党组织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企业章程,督促企业各级领导人员落实“一岗双责”,抓机制、夯基础、上质量、创特色、促发展,激励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助企纾困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总局党委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新时代地勘工作者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确保始终成为我们党应对能源资源风险挑战最可信赖的地勘企业力量。
二、坚持践行“国之大者”,在履行职责使命中展示央企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总局党委坚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工作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先算政治账,后算经济账”,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突出做强做优核心主业,主动融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局紧盯煤炭这一主体能源,聚焦磷、钾等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锚定萤石、稀土、锂等新兴战略性矿产资源加强找矿工作。2024年,总局提交煤、磷、钾盐等资源量38.49亿吨。总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把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作为天然使命、立局之本,自觉对号入座、躬身入局,围绕地质勘查、生态地质、地理信息、工程地质等主责主业,突出地勘核心主业做强做优做大。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重要号召,全力以赴开展“攻深找盲”,深入地下攻克深部矿产,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主动提供矿山全生命周期地质服务。总局全面加强党对矿山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总局党委书记兼任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第一政委。发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技术优势,布局全国矿山救援力量,累计参与40余次国家矿山、交通、城市地质应急救援任务,打通50余条救援通道,成功救助和营救遇险人员、被困人员500余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立足大型能源资源企业实际需求,要求地质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把成果转化在矿山一线,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多模式加强应用场景合作,为矿山现场提供综合技术团队服务、提供专业化地质技术解决方案。开展矿山环境地质勘查、开采地下空间调查、环境监测评价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为解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总局积极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等工作,提升地质填图水平。2024年,提交各类地质报告4891份,地质填图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勘探面积近800平方千米,测井超过50万米。主持及参与制定《煤矿特殊钻井规程》《磷矿地质勘查规范》《煤系石墨鉴定与质量评价导则》《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出版《中国矿产地质志·煤炭卷》《中国矿产地质志·化工矿产卷》。联手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建强建优“矿山透明地质与数字孪生技术”“矿山钻探救援”等重点实验室,有力支撑智能精准勘探、灾害救援监测相关地质工作。
三、坚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前瞻布局地质勘查新领域新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总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超前布局战新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紧紧把握生产关系这一关键因素。总局加快推动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新型企业治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挥资本撬动功能,理顺各层级企业间的利益关系,提高资本配置整体效率,在产业布局方面攥指成拳,积极布局地热能、煤层气、矿山安全、地质灾害治理等新领域、新赛道,谋划布局地质新产业。总局所属水文地质局(中煤地热集团)2024年1月迁址雄安新区,进一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积极抢占行业领先位置,占领行业空白领域,全面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紧紧把握地质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总局在地质领域深耕多年,数据方面有需求、有积淀、有优势。进一步强化地质数据收集能力,提升地质数据质量管理、强化地质数据标准化,使地质数据成为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资产,成为“撒手锏”。强化地质数据分析能力,聚焦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加强研发,推动传统生产要素尽快实现数字化。强化地质数据应用能力,在守住数据安全底线红线的基础上,探索地质数据共享流通新方法,以地质数据构建新商业模式、新经济场景,充分挖掘地质数据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紧紧把握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总局研发投入大幅增长,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央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取得一批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多项,复杂地层大口径救援孔快速钻进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施工国内最深干热岩勘探井,在超深高温硬度干热岩勘探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总体设计,真正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顶尖、领军、骨干”三级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骨干人才的激励力度,健全容错免责机制,构建良好创新生态,鼓励开展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彻底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形成标志性科技成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信心不动摇,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就一定能够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煤地质人重任在肩,使命如磐。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践行“地质勘查主力军、生态建设先行军、应急救援生力军”的使命担当,持续奋斗,再谱新篇,矢志建成技术先进、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地勘企业,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