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树立绿色发展导向作出部署——

体现严守生态底线可持续发展的“好”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要再抓三年,加大对黑臭水体等治理。作为海口市美舍河水体治理的关键工程,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记者 张茂 摄

  12月24日,市民游客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游玩。记者 张杰 实习生 肖亚梅 摄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今年建成的丰兴隆生态公园,已成为三亚“双修”的一张名片。记者 张茂 摄

  绿色,是海南的底色、本色,也是海南在发展中最突出的一抹亮色。

  12月25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打好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攻坚战,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创美好新海南建设的新局面。

  “要实现高质量、体现‘好’,是严守生态底线的好,是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好,是可持续发展的好。”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会上特别指出,要不断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向全省释放出改变考核“指挥棒”的强烈信号,力推绿色发展的理念、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在海南落地。

  绿色在路上

  出台30条硬措施、自查整改3590个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刚刚过去的一年,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在海南的政治生活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新一届省委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出台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省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进行深化细化,系统部署提升海南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国家海洋督察组先后进驻海南,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海洋环境保护情况开展督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配合督察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将两次督察作为加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黄金机遇”,坚决整治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海南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抓住了这个“黄金机遇”。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透露,我们在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件2358件、国家海洋督察组交办信访举报件167件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自查和整改了3590个环境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发现的问题,海南加大力度构建长效机制。在《决定》中,结合解决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提出了30条硬措施。省委、省政府对《决定》进行了任务分解,省人大常委会相应作出了决议并配套修改了8件涉及生态环保的地方性法规、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条例。这些举措,从体制机制上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017年海南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点点滴滴,都为2018年继续推进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需忧患

  举一反三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六大专项整治再抓三年

  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始终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

  刚刚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刘赐贵在会上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为“好不好”。要实现高质量、体现“好”,既包含质的提升,也包括量的增加。体现“好”是严守生态底线的好,是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好,是可持续发展的好。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我们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刘赐贵向全省敲响了警钟,要求全省上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刻认识到,保护海南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是海南肩负的国家担当。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确保《决定》的30条措施落地生根。要坚持问题导向,痛下决心、排除万难、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要再抓三年,加大对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秸秆焚烧等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精心保护好耕地、湿地、林地,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山长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建设绿色能源岛。在开发建设中,要坚持以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最好的资源让老百姓共享,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既是对海南良好生态环境的真切描绘,也是对海南人民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

  绿色树导向

  取消部分市县GDP考核,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从明年开始,正式实施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取消部分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改变市县考核“指挥棒”的强烈信号,就像投进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一道冲击波。

  新的考核评价办法,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的目标,设计了可量化、可计分的15个一级指标、51个二级指标,突出各地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发展特色,对相同的指标在不同的区域赋予不同分值和权重,比如中部市县分值最高的就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权重在考核“指挥棒”中大大增加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就开始酝酿淡化并逐步取消省对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省委七届二次、三次全会都对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了部署。下一步,海南还将进一步完善,最终全面取消对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建立健全绿色GDP核算体系,彻底扭转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政绩导向。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办法下,各市县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其中,就有很多工作内容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会议要求,取消了GDP考核的12个市县要坚守生态红线和产业环保门槛,保育发展好中部生态核心区,重点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医疗健康、互联网等方面做文章。关键是要处理好长远和当前、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明确自身定位,坚持“全省一盘棋”,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优势更优、亮点更亮、好上加好。

  会议特别指出,良好生态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更高标准。要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着力从招商向选商转变,把那些自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资金、技术雄厚,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并发挥最佳效应,愿意与百姓共享资源红利的投资者引进来。

  以绿色发展的眼光来看,在海南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里,正是海南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绿色正攻坚

  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新机制

  环境污染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自2015年我省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以来,海南就打响了一场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次专门作出部署,要求重点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建立长久管用、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新机制。”省长沈晓明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具体部署时指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要加大压力传导,推进部门联动,强化工作落实,狠抓考核问责,着力破解一些地方和部门环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环境的改善。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大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整治。实施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排污。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全面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长久管用、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制定以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对市县进行考核。加大省对市县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建立生态环境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引导鼓励各市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推动中部地区生态扶贫移民搬迁,探索实施“湾长制”“山长制”。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记者 彭青林 梁振君)

相关文档